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凝聚青春风采,筑梦文化传承——艺术设计学院师生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

发布日期:2024-07-29    点击: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与活力,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。7月底,艺术设计学院组织学生赴淄博、潍坊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在淄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,首先参观了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,其中陶瓷“龙”文创作品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,充分展现了淄博陶瓷的精湛技艺;琉璃“龙”文创作品色彩斑斓、神态各异,彰显出龙之神韵。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将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,呈现出独特的国潮范儿,学生们通过欣赏非遗作品,感受到了淄博琉璃文化的历史积淀,以及对美学艺术有了更深的兴趣,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,对非遗文化和专业学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。

在淄博历史展览馆里,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,目睹了淄博的演变。参观了多个展厅,对古代文明、近现代历史、革命斗争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了解,增加了学生对淄博历史的了解,深刻且直观的感受到淄博人民的奉献精神。书香入海岱,潮起钟书阁。在海岱楼里,参观了融合齐国故都、陶瓷琉璃、天然溶洞等诸多淄博元素,一层一特色、一角一文化,给学生们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,让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提高。

在潍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,参观了潍坊十笏园博物馆,拜访了杨家埠非遗传承人杨乃东。杨老师热情地引领学生们深入体验了传统年画的独特印制过程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,学生亲手参与了从雕刻木板、上色到压印的每一个细致环节,沉浸式体验了杨家埠木版年画“印刷线稿”“木版雕刻“线条勾勒”等工艺,亲身实践了维坊风筝“扎、糊、绘、放”技艺,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项技艺所蕴含的历史智慧与艺术美学,通过亲密的文化交流,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传统技艺,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。
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学生们领略了不同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,通过与非遗文化近距离接触,与制作者面对面,亲眼见证了作品的诞生,学生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与现代机器干篇一律的不同,从非遗作品中体会到深厚的情感。下一步,艺术设计学院将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增加非遗文化设计的教学研究和设计活动,努力培养一批批具有延续历史文脉、坚定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优秀艺术人才,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。

(通讯员:鲁健撰稿:于艺审核:宋均艳)